Natu Matu
文章65
标签20
分类4
本站总访问量
本站访客数人次
“八十八键奏响的世界”

“八十八键奏响的世界”

终有一天,我会解开属于自己的大乐章之谜

启 (车尔尼的低语)

似乎已经是一件比较久远的事情了,很多事情我都喜欢问一问自己的初心,但唯独这件事不会。或许,弹琴不一定是我每天的必需品,但已经的确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与琴孤独相伴的漫长时光里,我很庆幸能够拥有这份有些特殊的心情,或许它就是我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初心的一部分吧,是一种从不怀疑的东西,因为一旦怀疑,有关自己的一切都会开始分崩离析,并不是恐惧,可能只是觉得实在没有这种必要~

承 (巴赫的诉说)

弹琴的几大关键要素如今我已经接触得七七八八了:

  • 生理上要master:手指的独立性基础、踏板控音习惯、全身放松法、前臂的使用
  • 精神上要master:快速看谱、辨识音高、节奏、强弱、变化感知
  • 心理上要master:表演的艺术、心唱

    转 (贝多芬的鸣响)

    合 (永远的哈农)

EP1:双手的每次触键,都是在和灵魂亲密交谈

篇章一:来自风平浪静之地

曲目:《海の涙》、《Cry for the moon》

曲目:《海の涙》

前言:海之泪是《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》中很有名的两首OTS,出自出羽良彰老师,描述的大抵是喜欢而不得,汹涌的风浪终究归于平静的大概的感觉,常出现在爱与不得等令人惋惜又动容的场景。弹奏这首曲子也是在我长大后第一次经历了心意的萌动,却又不得不被残酷的事实折灭之后心中迸发的感情。

前奏悠扬如风铃,进行如海浪,高潮如低语,结束如释怀,原曲高潮部分夹带着大提琴的低鸣,把哀伤之情衬托到了极致,却又给人一种平静,坚定之感。或许这就是出羽老师想传达的意思,突如其来的恋心就像大海表面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海浪,但不管如何,如果沉入海底感受这无边无际的世界的话,一切又是如此的安静和祥和。所以,汹涌的海浪或许就是大海不经意间留下的泪水吧

曲子很简单,但弹出丰富带有完整的感情表达来却不简单,照着谱子弹很容易就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歌唱届不到的爱(hh),比如前奏浮点音符要凸显干净的氛围,所以务必时值要控制均匀,进行中的跳音要表达出来的海浪层层升起般的心情跃动,高潮部分还要将声部下压,踏板用浊踏,模拟纷杂之感,最后还要进行回归,表达出这只是短暂遇到的一阵子风浪。

很喜欢美海的一句话:”喜欢宛如大海”(世界上很少有纯粹,一直的喜欢,如果有,那应该是爱假装出来的)

曲目:《Cry for the moon》:

前言:今天又非常幸运地在34604练了两个小时地琴,这应该也是最后几次练习《Cry for the moon》了
这首歌陪伴了将近8年的睡眠,和《海の涙》一样,都是我深夜失眠时难得的慰藉
是我决定学习钢琴最大的原因,也是刻在灵魂深处的曲子。

不知出羽老师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,每一个音符都写的异常饱满
有明亮,有沉郁,有跳脱,有坚定
明亮地触键是均匀地用力,不拖泥带水,踏板要踩干净
沉郁地触键是缓慢地用力,声音温柔且绵长,踏板可以稍重,营造低音场
跳脱不需要踏板,每个键必须铿锵有力,手指要富有坚韧和弹性
坚定地触键是在明亮地基础上,富有感情地触碰键盘(全看理解),声音会回应你

此外,琶音,八度地基本功还有提高地空间,二十四音阶大小调也得重新复习

补充:从这首曲子的八分+附点的节奏变化中,我发现节奏对于音乐感情以及音乐趣味的表达有着关键的作用,一开始学习时确实太不注重节奏的稳定了,要想真正达到自由的控制音色并且表达强弱,必须要掌控音乐的节奏,没有节奏感的音乐其实无异于噪音。换言之,音乐永远是建立在稳定的节奏之上的,不稳定的频响一般带给人的就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,当然,这或许也能成为一种创作的手段,对此并不能直接给予否定。

篇章二:白金乐章之歌

  • 曲目:《孤勇者》

  • 曲目:《プラチナむかつく》

篇章三:寒蝉鸣泣流光静曲

  • 曲目:《Confession》

篇章四:上帝之手(三声部练习)

  • 曲目:《Sincerely》

篇章五:生命回响之时

  • 曲目:《βios》
本文作者:Natu Matu
本文链接:https://631212502.github.io/2021/09/23/%E9%92%A2%E7%90%B4%E7%BB%83%E4%B9%A0/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3.0 CN 协议进行许可
×